旅歐期間我曾住過德國南方的鄉間,與一位德國老太太同住,她教我德語,我們也用德英字典以及我的手機google翻譯來溝通,某天我們聊到世界地圖,她很驚奇眼前的我,是來自1萬公里以外的海島國家!

她說她去過“法國”,那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的出國經驗,她帶我進她的房間,床頭上放有一張年輕男子的照片,是位英俊的少年。沒等我問,她便說,這是她的哥哥,20歲的時候拍的,然後她就落淚了。

她很喜歡我寫中文字,她說這些符號看起來很美,我為她寫過她的德文名字的中譯版,那天,我也用中文字體記錄了她的故事… 

她的哥哥是長子,是家族的繼承人,二戰爆發後被徵兵入伍,也命喪於這場戰爭之中,家裡只接到軍方的一封信,說是很遺憾這位青年為國捐軀,國家會記念他的英勇事蹟…云云之類的官方說法。

年輕的她無法接受日夜等待盼來的只有這樣的一封信,她說她想方設法打聽,最終得知埋葬的地點在法國邊境。原來德國人也有這樣「生要見人、死要見屍」的想法,或者她想親眼見到墓地才肯相信這是事實,也有可能是想與親人好好道別…總之,她離開家,前往陌生的法國邊境。我好奇問她怎麼有辦法去這麼遠的地方?她說起初是搭火車,但是德國南方部份地區當時被史達林控制,在無法搭車的地方,她說她就一路走,一直走到探聽到的那個地方,然後終於親眼見到了她摯愛的哥哥的墳地。說到這裡,她潸然淚下,悲痛地說:「才20歲,他只是個孩子啊!」

那雙飽受戰火之苦而不得平靜的哀傷神情,我依然記得。

戰火離我們很遠,它就是上個世紀的事情;
但戰火也離我們很近,倖存下來的人以及在戰亂之中失去至親的那些人,仍生活在我們周圍。

活下來的人面對的是往後餘生的悲痛記憶,那位德國老太太當時已近90歲高齡,也就是說在她將近3/4世紀的人生歲月,背負的是喪親之痛與戰爭遺留下來經濟匱乏的辛苦日子。
這些都不是傳說,是我親眼見過活生生的人間悲劇。
在任何一場戰爭中,沒有人會是贏家!
一個陣亡的士兵,都是一個家族的破碎。
甚願人類記取歷史的教訓,守護和平,守護自己子民的生存權利。
停戰,才是真智慧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 fear in 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