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走了大半年的旅行,從南歐、西歐、中歐及跨境東歐,
有一種看來看去,景色都很像的感覺,
教堂的塔頂可以俯瞰該城全景、每個城市都至少有一條名店街、滿街的博物館及美術館、
護城河的遊船,賺取觀光財的好手段…
我走得有點累了!!
在台灣逛過IKEA,知道北歐的簡約設計,不過心裡倒沒有特別期待,
臨近波羅的海而漁業富饒,這點倒有些吸引我這個吃貨。
所以在得知有間CP值超高的魚湯店,立刻列入我的行程單。
我可以不看教堂了、可以不逛博物館了、但我。一。定。要。吃。海。鮮。
入住的地點是間hostel,我並不很滿意,因為離中央車站實在太遠了,
當初誤以為地鐵之間的距離不遠,結果這一趟,我真的走到歪腰~
發現這棟跟我年紀一樣的建築。
在hostel遇到熱情的兩位女孩,她們告訴我可以參加free walking tour,
我忽然想起來,在羅馬的時候也曾參與過,不過導覽人員的英語口音要先克服。
斯德哥爾摩,是由好幾個小島組成的,與義大利的威尼斯結構相似。
沿路隨性拍的照片,也頗不錯的。
市政廳: 這是前往旅館時巧遇的,感覺還不錯吼! 新買的二手相機,功能還不賴。
舊城區 Gamla Stan (橋間之城): 跟著導覽走走看看,不知是她口音重,還是我英文變爛了,說真的,我沒有聽很懂。
騎士教堂: 這個景點是我唯一有記住的,因為一心只想吃海鮮~~ (吃貨無誤!)
過了橋,裡面有很多商店,十分濃厚的過節氣氛。
夜間景色,但是拍出來的效果不好
魚湯: 我們找了非常久,才發現原來魚湯店是在市集附近的一家購物中心的地下室。
第一天是吃晚餐,大約一半是華人臉孔。
與我同桌的是一對年輕夫妻,丈夫在西班牙讀EMBA,而太太則是有空檔來伴讀,順便旅行。
他們問我是在哪兒讀書? 我說我拿一年的度假打工簽證來玩,順便學語言。
他們說,現在年輕人真好。
我說我年紀應該比你們大,我是放棄工作然後出國的。
丈夫對我投以萬分羨慕的眼光,
他說在中國,從小就得在父母的計畫下,逐步完成學業,然後工作、結婚,
但台灣在這個部份好像比較沒有那麼嚴苛。
我說: 這是個人選擇吧! 不過,也有可能是台灣人「比較不怕沒錢」這件事。
他點頭如搗蒜,對對對! 中國人怕窮,真的是這個問題。
後來,他太太跟我抱怨,常被同事們說,妳一直出國這麼爽。
可她其實是為了丈夫才遠行,心裡有苦衷的。
我接著說,
「旅行會累,因為事前要做很多功課,需要時間,
然後又怕花了錢出門,結果沒玩到重點、該看的沒看到。」
她點頭如搗蒜,對對對! 旅行真的會累。
短程旅行,的確真的很美好,有機會走走看看,都會覺得國外真不錯。
可是,
當你執行的是一年的計劃,那便是一個挑戰、一場長期的耐力賽,
考驗的不只是體力,還有對事物的好奇心,最重要的,也是解決問題的能力,
當然,財力也是很現實的問題。
第二天中午再訪,完全就是被中國人、台灣人包場了。
只能說,網路傳銷能力實在強大!!
瑞典櫥窗設計
吃飽後,在市區逛逛,恰巧在百貨公司看見這些富有節期氣氛的櫥窗設計,
還有配合音樂做動態展示。
中央車站 + 地鐵裝置藝術( 集中在藍線上喔!!)
幫助我的路人達利
我其實也蠻容易迷路的,看了地圖和門牌,怎麼就是湊不起來,剛好看到一位先生,用英語問路,他竟然說他順路可以陪我走一段。他問我國籍,我說台灣,而他竟然也知道台灣耶!! 他說之前曾去中國、馬來西亞,本想順路造訪台灣,可惜在印尼弄丟護照。他也有台灣的朋友,我跟他抱怨歐洲其實很排外,不過台灣人卻對外國人極度友善。他說他也喜歡台灣,但是台灣人口太多了,居住空間狹窄。
幸好台灣小小的,沒辦法收納太多外國人,不然難民潮恐怕也有湧向台灣的念頭。
這一站,因為破病了,心情頗受影響。
祝福大家 聖誕快樂!!
留言列表